歷史淵源
神經病學學科是臨床醫學中重要的二級學科,歷史發展悠久。初創于1950 年的上海醫學院神經病學學科,是國內首批成立的醫學學科之一。創始人張沅昌教授從英國研修神經病學回國后在華山醫院和中山醫院分別設立神經內科病房。因院系調整,中山醫院神經內科并入華山醫院。
1992年9月重新建科,由朱文炳教授擔任第一任主任,并組建了科室隊伍,為科室在臨床、教學和科研的發展上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自2000年起在第二任主任汪昕教授的帶領下,科室的規模和學術水平有了質的提高。在醫院領導、兄弟科室支持下,在全科室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山醫院神經內科是繼華山醫院、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后上海市第三家獲得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的單位。
科室概況
目前神經內科是國家藥理臨床試驗基地、神經病學博士學位授予點、復旦大學癲癇診治中心之一、2007年全國及2009年上海市首批神經內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基地。
目前神經內科人員配備:醫師39 名,技師4 名,其中主任醫師/ 教授5 名,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12名;具備良好的病房環境和一流的神經內科監護單元,設置有腦血管病、癲癇與睡眠障礙、神經退行性疾病、神經肌肉疾病4個臨床亞專科。神經內科疑難病例診治能力及開展臨床新技術能力穩步提升,已形成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科。
回顧在科室發展的諸多歷程中,我科良好地秉承了中山的院訓“嚴謹、求實、團結、奉獻”的精神,更是奠定目前科室格局和地位的重要基石。
中山醫院神經內科在診治各種神經科疾病的同時還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亞專科,并開設了相應的專病門診: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
上午 | 癲癇專病 | 癲癇專病 | |||
腦血管專病 | 眩暈專病 | ||||
下午 | 神經肌肉專病 | 腦血管專病 | 帕金森專病 | 記憶力障礙專病 | |
睡眠障礙專病 | 頭痛專病 | 周圍神經病和神經痛專病 |
特色專科
癲癇組:癲癇專病組是復旦大學癲癇診治中心之一。隊伍實力強大,技術全面,梯隊結構合理。1998年設立癲癇專病門診,是國內較早建立的癲癇專病門診。經過14年發展,專病門診形成了以汪昕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由多名副主任醫師和高年主治醫師為骨干的專業團隊,接診來自全國各地的癲癇患者,同時負責出院病人的隨訪。該專病門診已成為癲癇診斷、藥物治療、專業評估隨訪及相關神經心理學、認知功能評估等的專科化診治基地。通過多年努力,已對癲癇,特別是難治性癲癇的處理積累了相當的心得。癲癇專病門診有著較大的患者群,門診及入院診治人數逐年上升。癲癇是一個慢性病,為了能長期、有效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該專業組建立了癲癇患者數據庫,包括從基本人口信息到治療藥物、腦電圖、影像學等資料,嚴格管理,使患者得到更合理的診治,取得更好的療效。神經內科擁有1 臺常規腦電監測儀和4臺動態腦電檢測系統,配有一間視頻監測室。動態腦電和視頻腦電監測工作已開展多年,大大提高了癲癇診斷的準確性。針對癲癇的特殊性,該組醫師制定了入院癲癇患者診治的臨床路徑,提高患者的診治質量。對于出入院患者,有專門的宣教和陪護制度。近年來利用功能影像學的優勢,依據癲癇共患病的特點以及臨床現實需要,該組醫師創立了量表評估、影像學分析和綜合評估系統,形成癲癇患者共患病的早期輔助診斷體系,從而為臨床上對癲癇的全面認知,綜合治療提供臨床依據;利用雙反轉恢復序列檢測癲癇患者灰質病變以及急性期灰質受累情況,對癲癇患者臨床診治評估提供新的依據以及方向,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發展方向:建立癲癇患者全面認知評定、合理治療的臨床綜合評估體系;開展腦功能網絡異常在癲癇臨床診治中的應用研究;進行癲癇嚴重程度預警及生物學標志物的研究。
腦血管病組:腦血管病是神經內科常見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致殘率和復發率高的特點,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本科在1995年即設立腦血管病專科門診,并逐步組建了由神經內科、神經介入、急診科、高壓氧、神經康復等多名專業醫務人員參與的實力強大的腦血管病專業團隊,包括了從急救到康復的所有環節,擁有中風早期預警網絡平臺。目前我院擁有國際領先的介入手術設施,能夠提供急診介入手術的場所;擁有高場強核磁共振儀4臺,能夠開展在影像學指導下的溶栓治療,從人員到設施均能保證急性腦血管病綠色通道的高效運作。另擁有高壓氧艙設施,能提供早期的康復治療。近3年來,在缺血性腦血管病規范化診療的基礎上建立并推廣了臨床路徑,制定相應標準操作流程。在臨床診治過程中,腦血管病組注重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在國內首先引進了血管內熱交換儀,率先開展臨床亞低溫治療的探索;聯合神經介入,開展血管內支架治療;協同神經康復,開展早期功能康復治療;利用高壓氧,開展高壓氧預處理對防治腦血管病的療效觀察。同時積極開展對急性腦血管病的規范診治,綜合干預、早期康復等系列臨床診療以及相應的基礎研究,相關研究獲得多項市科委、教育局、衛生局基金;相關新技術應用多次在國內外會議中交流;發表多篇SCI論文。
發展方向:建立和完善急性腦卒中患者規范化溶栓體系;加強多模式神經保護策略在急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建立并研究腦小血管患者臨床預后預測。
神經變性病組:下設帕金森病專病門診和記憶力障礙門診。目前該組已創立了一套完整的神經心理量表分析綜合評估系統,從而為臨床上對疾病的全面認知,綜合治療提供臨床依據。通過專病門診對帕金森病患者進行了長期隨訪,在診治及健康教育等各個領域給予患者全方面的指導。該專業組成員近三年先后在國際著名學術雜志如BRAIN、NEUROBIOLOGY OFDISEASE、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等發表有關研究論文近1 0 篇, 其中一篇臨床研究論文提出新的疾病命名(Hypoceruloplasminemiarelatedmovement disorders,低銅藍蛋白血癥相關性運動障礙)并同期配發編輯部評論。此外,神經變性疾病亞專科團隊先后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項,該團隊對非嗜酒性韋尼克腦病(Non-alcoholic WernickeEncephalopathy)等少(罕)見病也有深入研究,有關學術論文在知名的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等雜志發表后,均獲得高引用率。
發展方向:增齡相關的神經變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有效干預;結合社區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以期建立簡便、實用、低廉并便于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預測和早期診斷阿爾茨默病、帕金森病的生物學標志和方法;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靶標作用或雞尾酒療法的、能阻止疾病進展的防治藥物或/和方法。
神經肌肉疾病組:該專業組的臨床工作主要有:開設了神經肌肉專病門診;收治各種周圍神經病、重癥肌無力和各種肌病及肌營養不良;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腓腸神經或肌肉活檢。近10年來,該專業組充分利用醫院的綜合性優勢,跨學科地以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和中毒性周圍神經病(化療藥物相關性周圍神經病)為主要研究方向,很好地解決了這些患者的疼痛、麻木、無力等周圍神經損害的癥狀,提高了這些患者的生存質量。
發展方向:建立周圍神經病的全面評估組件;根據國際和國內的行業標準對神經電生理檢測進行規范化操作;對小纖維神經病開展新的診斷手段。
睡眠障礙專病:該組擁有多導睡眠儀,實施睡眠呼吸監護及相關技術治療,積極協調和組織上海地區各級醫院的睡眠呼吸技術的提高和普及。診治病種包括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失眠、白天睡眠過多、異常睡眠、睡眠相關運動障礙和睡眠相關行為異常等。
發展方向: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人群篩查和干預; 睡眠障礙的電生理和功能影像學研究。
汪昕 主任醫師
汪昕,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工匠,上海醫務工匠。 擅長癲癇,腦血管病及神經系統疑難疾病診治。 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務委員、腦電圖與癲癇學組副組長。中國抗癲癇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癲癇專科副主任委員。中國卒中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卒中學會腦血流與代謝分會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卒中控制與預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持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美國NIH合作項目等,獲得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四項。擔任《中國臨床神經科學》副主編,以及《中華神經科雜志》等多本雜志編委。主編《神經病學(第四版)》。共發表論文200篇,其中在Acta Neuropathologica,Epilepsia等雜志上發表SCI論文50篇。 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二等獎。 |
鐘春玖 主任醫師
鐘春玖,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擅長中樞神經系統疑難雜癥、尤其是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認知障礙疾病的診治。 兼任上海醫學院臨床技能學習中心主任、中國藥理學抗衰老和認識障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Neuroscience Bulletin副主編等。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國家重點研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基金、上海市市級科技重大專項、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基金等項目,發表SCI論文40余篇。 |
范薇 主任醫師
范薇,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擅長腦血管病、帕金森病、癲癇等神經內科疾病的診治。 任神經內科副主任。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腦血管病急診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神經分會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腦血管病雜志編委、中國臨床神經科學雜志編委、中國臨床醫學雜志編委等。 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五攻關、衛生部、上海市重大課題、上海市科委項目等。發表論文80余篇。 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衛生部課題完成三等獎、上海科普大講壇優秀主講人、上海市衛健委及復旦大學“三八”紅旗手等。 |
丁晶 主任醫師
丁晶,主任醫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擅長癲癇、腦血管病(尤其腦小血管病)診治及腦電圖判讀。 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癲癇學組委員、神經調控協作組委員;中國卒中學會理事,腦血流與代謝分會常委兼秘書;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委員兼秘書,上海市醫學會腦電圖與臨床神經生理專科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康復醫學會神經康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曾赴英國皇家醫師協會,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醫院進修。主持科技部重大專項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多項上海市科委基金項目研究。在Acta Neuropathologica,J Cereb Blood Flow metab,Epilepsia等專科雜志上共發表論文90篇。獲得發明專利授權3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項。 獲得2018年上海市醫學科技二等獎,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金莉蓉 主任醫師
金莉蓉,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長期在神經內科臨床第一線工作,擅長以帕金森病為主的神經變性疾病的診治。 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專委會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醫學委員會老年神經病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神經科學學會理事。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發表國內外論文30余篇。 |
陳婕 副主任醫師
陳婕,副主任醫師。 擅長神經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診治,包括頭痛、頭/眩暈、腦炎、認知功能障礙(阿爾茨海默氏癥、癡呆等)、脫髓鞘疾病、周圍神經病等。 上海市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第一、二屆委員;上海中西醫結合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癡呆與認知功能障礙學組成員。 發表論文10余篇,曾獲上海市神經科年會優秀論文獎。參與2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的科研工作。共同培養研究生數名,曾獲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理論課授課優秀教師稱號。 |
董繼宏 副主任醫師
董繼宏,副主任醫師。 擅長各種神經肌肉病的電生理診斷和臨床診治。 現任神經肌肉疾病亞專科主任、神經電生理室負責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肌肉學組委員;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電生理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臨床電生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肌電圖學組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腦電圖與神經生理學會委員兼秘書;上海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神經肌病與電生理組副組長和上海市康復醫學會神經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在國內外期刊發表相關論著30余篇。 |
馬昱 副主任醫師
馬昱,副主任醫師。 1995年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取得醫學學士學位,2004年取得復旦大學附屬上海醫學院神經病學醫學碩士學位。 自1995年以來一直就職于上海中山醫院神經內科,承擔科室的醫、教、研工作,擅長腦血管病、癲癇病及頭暈的診治。 參與多項重大科研項目工作及國際/國內多中心的藥物臨床課題研究,參與發表文章30余篇。 |
張宇浩 副主任醫師
張宇浩,副主任醫師。 擅長腦血管病、癲癇及頭痛等疾病的診治。主要從事神經介入工作,特別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血管內治療。 現任中國卒中學會神經介入分會委員、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兼神經介入方向秘書、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腦卒中分會委員、上海市卒中學會理事、上海市卒中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委員、中國抗衰老促進會神經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持和參與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市衛生局等多項課題的研究。目前已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SCI論文11篇。 |
杜鵬 副主任醫師
杜鵬,副主任醫師。 擅長頭(眩)暈 頭痛 癲癇 腦血管病評估和管理 睡眠障礙 脫髓鞘疾病 神經內科危重癥等診治。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癲癇和睡眠中心學習進修 俄亥俄州立醫院癲癇中心訪問學者。 先后擔任中國卒中學會青年理事會理事 中華行為醫學學會臨床學組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腦電圖與臨床神經電生理專科分會委員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內科分會青年委員。 |
彭偉鋒 副主任醫師
彭偉鋒,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擅長癲癇、暈厥、睡眠障礙、腦血管病等神經系統疾病診治和腦電圖判讀。 任中國抗癲癇協會青年委員、中國卒中協會血管性認知障礙分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青年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癲癇學組秘書、上海市醫學會腦電圖與臨床神經生理專科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復旦大學青年科學基金和中山醫院青年骨干基金,參與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基金等項目。在癲癇的發病機制、癲癇共患情緒和睡眠障礙等領域均有深入研究,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相關研究獲上海市醫學科技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
費國強 副主任醫師
費國強,副主任醫師。 擅長神經內科疾病,尤其神經退行病如癡呆、帕金森病等疾病的診治。 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神經內科執行副主任,上海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癡呆與認知障礙學組委員,福建省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委員,廈門市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委員,廈門市醫學行為科學學會理事,廈門市神經內科、腦卒中質控委員。 主持上海是科委基金、福建省衛健委、廈門市科技局等科研項目,發表各類論文近20篇。 |
劉旭 副主任醫師
劉旭,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擅長腦血管病/癲癇/認知功能障礙。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第八屆),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青年委員)(第八屆),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青年委員,上海卒中學會青年理事會理事,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腦卒中專科分會(第四屆)青年委員。
主持國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等,發表論文20余篇,國家發明專利一項。
|
馮國棟 副主任醫師
馮國棟,副主任醫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免疫性疾病及神經系統變性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神經感染性疾病專委會秘書;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漸凍人協作組委員兼秘書;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感染性疾病和腦脊液細胞學組秘書;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結核性腦膜炎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神經病學會神經免疫遺傳生化學組副組長。 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6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省級基金2項,參與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和“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各一項。 曾獲中國杰出神經內科醫師青年醫師獎、上海仁心醫者杰出專科醫師獎。 |
吳帥 副主任醫師
吳帥,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免疫學組秘書,上海免疫學會第二屆神經免疫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卒中學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中國卒中學會第二屆青年理事會理事,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認知障礙分會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美國Thomas Jefferson大學神經免疫學博士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基金項目。發表論文20余篇。 |
張昱雯 副主任醫師
張昱雯,副主任醫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癲癇、頭痛等發作性疾病。 擔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卒中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衛健委面上課題等項目,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數篇。 獲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難治性癲癇的發病機制及干預研究),為主要完成人之一。 |
王挺 副主任醫師
王挺,副主任醫師。 長期從事內科和神經內科臨床專業工作,發表過醫學論文,中華醫學會神經分會會員,在神經內科疾病診治中積累較多臨床經驗和心得體會,擅長于腦血管疾病、頭痛、眩暈綜合預防及治療,了解國內外神經疾病新的理論知識和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