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瞼,俗稱眼皮,分上瞼和下瞼,它能保護角膜免受外傷和防止刺眼的強光進入眼內。通常所見的眼瞼下垂多指“上瞼下垂”,是支持眼瞼閉合的肌肉、筋膜、神經等功能損害或喪失造成的,眼瞼下垂主要表現為上瞼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導致睜眼困難,遮擋部分或全部瞳孔,眼瞼完全或部分難以睜開。可分為先天性上瞼下垂和后天性上瞼下垂。在正常情況下,睜眼平視時上瞼緣遮蓋角膜上緣<2 mm;在排除額肌作用下,遮蓋>2 mm即可診斷,眼瞼下垂整形手術平均價格10355元/人次。
上瞼下垂主要表現為上瞼上舉受限,瞼裂變窄,輕者僅影響眼部外觀,重者部分或全部遮瞳孔,可影響視覺發育。后天性上瞼下垂多同時伴有原發病的癥狀。
1、典型癥狀
(1)上瞼位置下垂:可單眼或雙眼發病,自然睜眼平視時,輕者上瞼緣遮蓋角膜上緣超過3 mm,中等程度下垂遮蓋角膜1/2,重度下垂者超過角膜1/2或遮蓋全部角膜。
(2)病眼眉毛較健側高、額紋加深:雙眼上視時,下垂側眉毛高豎,以額肌收縮來補償上瞼提肌功能的不足,患側額部皮膚有明顯橫行皺紋。
(3)仰頭視物:側下垂者常需仰頭視物,久而形成特殊體態。
(4)其他:先天性上瞼下垂大約有25%的患者合并上直肌功能不全或麻痹,影響眼球上轉。
2、根據遮蓋程度分類
(1)輕度上瞼下垂:遮蓋≤4 mm,此時下垂量為≤2 mm。
(2)中度上瞼下垂:4 mm<遮蓋量≤6 mm,2 mm<下垂量≤4 mm。
(3)重度上瞼下垂:遮蓋>6 mm,遮蓋達到瞳孔中央,此時下垂量>4 mm。
眼瞼下垂的病因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多與遺傳有關,后天性由眼瞼本身或全身病變引起。根據具體病因可分為肌源性、腱膜性、神經源性、機械性和假性眼瞼下垂5類。
1、基本病因
(1)肌源性上瞼下垂:肌源性上瞼下垂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性的。先天性者多因上瞼提肌發育不良所致,也可由于支配上瞼提肌的中樞性和周圍性神經發育障礙所致。后天性者主要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的肌肉疾病所致,如肌強直綜合征、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及重癥肌無力等。
(2)腱膜性上瞼下垂:各種原因引起的提上瞼肌腱膜裂孔或者斷裂導致的上瞼下垂。多見于自發性或退行性變如老年性上瞼下垂,也可見于外傷、內眼手術或佩戴硬性角膜接觸鏡,此時上瞼提肌肌力較好,上直肌功能正常。
(3)神經源性上瞼下垂:由動眼神經或動眼神經分支麻痹所致,可伴一條或多條動眼神經支配的眼外肌功能障礙,多數表現為上瞼下垂伴上直肌功能障礙。
(4)機械性上瞼下垂:各種原因造成眼瞼瘢痕樣增厚,質量增加,可見于外傷、腫瘤侵犯或手術原因。
(5)假性上瞼下垂:即多種原因引起的瞼裂相對變小,而上眼瞼活動正常,引起假性上瞼下垂的病因包括重度皮膚松弛、眼瞼痙攣、眼瞼失用癥、眼球內陷等。
(1)年齡,老年人可出現眼部組織退行性病變。
(2)家族遺傳,父母等有上瞼下垂疾病。
(3)眼部外傷、手術損傷、美容操作。
(4)存在神經系統基礎疾病,如腦腫瘤、多發性硬化。
(5)存在肌肉系統基礎疾病,如重癥肌無力、肌強直綜合征、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
酒精中毒、食物中毒、腦動脈瘤、淚腺炎、Horner綜合征、淚腺腫瘤、重癥肌無力、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眼外傷、Parinaud綜合征、Parry-Romberg綜合征、硬膜下血腫、鉛中毒等。
1、出生后數月或數年,一側或雙側上眼皮明顯下垂,有患者遮蓋瞳孔的1/2及以上。
2、雙側或單側上瞼下垂嚴重影響外觀。
3、上瞼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伴有聳眉、抬頭視物等。
4、視覺功能發育受影響,有的患者出現弱視、視力下降。
5、眼瞼下垂伴眼部腫物。
6、眼瞼低垂,伴有其它部位肌肉無力表現,如四肢無力、咀嚼困難、吞咽困難等。
7、眼部損傷史,如曾進行過眼部整形手術,出現了眼瞼下垂并發癥。
8、出現其他嚴重、持續或進展性的癥狀體征。
以上均須及時就醫咨詢。
1、患者可前往眼科就診。
2、如懷疑眼部神經肌肉病變,可前往神經內科就診。
1、提前預約掛號,并攜帶身份證、醫保卡、就醫卡等。
2、若近期有就診經歷,請攜帶相關病歷、檢查報告、化驗單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藥物來緩解癥狀,可攜帶藥盒。
4、可安排家屬陪同就醫。
5、患者可提前準備想要咨詢的問題清單。
1、您什么時候出現眼瞼下垂的?
2、您眼瞼下垂是持續性的,還是間斷性的?
3、您還有其他不適嗎?
4、自從您發病以來,癥狀有沒有加重或減輕?有什么原因嗎?
5、您以前有沒有出現過類似的癥狀?
6、您之前治療過嗎?是如何治療的?效果如何?
7、您患有其他疾患嗎?
8、您眼部有受到外傷嗎?有做過眼部手術嗎?
9、您有在服用什么藥物嗎?
10、您有對什么東西過敏嗎?
1、我的眼皮為什么會下垂?
2、我的情況嚴重嗎?能治好嗎?
3、我需要如何治療?多久能好?
4、這些治療方法有什么風險嗎?
5、如果吃藥治療,藥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檢查?
7、我還有其他疾病,這會影響我的治療嗎?
8、回家后我該怎么護理?
9、我需要復查嗎?多久一次?
醫生可先測量患者瞼裂高度、測定提上肌功能,了解眼瞼下垂的概況。懷疑重癥肌無力者,還可進行Tensilon試驗。必要時還可做血常規、血沉、腦部CT、腦血管造影、淚腺組織活檢等檢查,以明確病因,指導治療。
1、瞼提肌功能測試:主要采取指壓眉弓測試上瞼提肌功能,瞼緣活動度4 mm以下者表示肌力很差,5~7 mm為中等,8 mm以上為良好。
2、測量原位時瞼裂高度及眼瞼下垂量:可以判斷上瞼下垂的程度。自然睜眼平視時,輕者上瞼緣遮蓋角膜上緣超過3 mm,中等程度下垂遮蓋角膜1/2,重度下垂者超過角膜1/2或遮蓋全部角膜。
3、新斯的明或依酚氯銨試驗:有助于排除重癥肌無力。新斯的明藥物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段時間后,醫生會觀察上瞼下垂有無減輕,若明顯減輕,則上瞼下垂很可能為重癥肌無力所致。
血尿常規、血沉檢查:對淚腺炎、淚腺腫瘤以及腦動脈瘤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腦部CT檢查和腦血管造影檢查:對腦動脈瘤、淚腺腫瘤以及自發的Ⅲ-Ⅳ腦神經麻痹或后組腦神經障礙等有診斷意義。
可行淚腺組織活檢,根據不同的組織病理學表現可以對淚腺炎和淚腺腫瘤進行區別診斷。
1、視力及驗光檢查:判斷上臉下垂對視功能有無影響。
2、額肌肌力測定:可為確定手術方案提供一些參考值。
3、眼球運動檢查:患者配合醫生的動作,向不同方向注視,醫生根據眼球轉動的情況判斷眼外肌的功能。
醫生會首先詢問患者發病年齡、時間,有無神經系統或其他系統疾病,有無眼外傷、手術或眼瞼疾病史,有無家族史等。并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檢查上瞼下垂的程度、有無額紋加重、弱視、斜視等伴隨癥狀。還會建議行瞼提肌功能測試、測量原位時瞼裂高度及眼瞼下垂量、新斯的明或依酚氯銨試驗、角膜知覺試驗等以明確診斷。
1、假性眼瞼下垂
即多種原因引起的瞼裂相對變小,而上眼瞼活動正常,引起假性上瞼下垂的病因包括重度皮膚松弛、眼瞼外翻等。
(1)眼瞼松弛
眼瞼松弛綜合征又稱眼瞼松解癥、萎縮性眼瞼下垂,是一種少見的眼瞼疾病,以青少年反復發作性眼瞼水腫為特征,有眼瞼皮膚變薄、彈性消失、皺紋增多、色澤改變的發生,可并發淚腺脫垂、上瞼下垂和瞼裂橫徑縮短等臨床表現。
(2)眼瞼外翻
眼瞼外翻是瞼緣離開眼球、向外翻轉的反常狀態。輕者瞼緣于眼球離開,重者暴露瞼結膜,甚至眼瞼全部外翻。
2、疾病鑒別
(1)腦動脈瘤
動脈瘤壓迫動眼神經可能會導致突發的眼瞼下垂,伴隨復視、瞳孔擴大、眼球旋轉無力,這些是威脅生命的早期特征。動脈瘤破裂可以致劇烈頭痛、惡心、嘔吐以及意識減低。其他的表現包括頸項強直、背和腿疼痛、發熱、煩躁不安、易怒,偶爾出現視物模糊、輕度偏癱、感覺缺失、吞咽困難以及視力喪失。
(2)淚腺炎
眼瞼下垂可以伴隨單側眼球突出、外旋動作受限,眼瞼水腫以及發紅,結膜充血,視物模糊。
(3)淚腺腫瘤
這種疾病通常可以導致中到重度眼瞼下垂,與腫瘤的大小及部位有關。腫瘤可造成眉毛上提、眼球突出、眼睛偏斜,有時還可出現眼睛疼痛。
(4)重癥肌無力
這種疾病常見的早期表現是逐漸發展的雙側眼瞼下垂,可能是中到重度,伴隨閉眼癥和復視。其他的特征包括肌無力、乏力,有可能會導致癱瘓。與受影響的肌肉有關,其他的包括咀嚼困難、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發紺等表現。
(5)Parinaud綜合征
這種眼肌麻痹可以致眼瞼下垂、眼球內陷、眼球震顫、眼瞼萎縮、瞳孔不能擴大或者對光反射減弱、視盤水腫,眼肌不能自由活動。
(6)硬膜下血腫
眼瞼下垂可能在疾病晚期出現,伴隨單側瞳孔擴大及呆滯。也可能出現頭痛、行為改變、意識減低。
(7)Parry-Romberg綜合征
這種疾病可以致單側眼瞼下垂和面部單側萎縮。其他表現包括瞳孔縮小,瞳孔對光反射遲緩,眼球內陷,虹膜不同色彩,眼肌麻痹,眼球震顫,頸、肩、軀干及手足的萎縮。
主要是防止視力減退和改善外貌,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先天性眼瞼下垂以手術治療為主。后天性眼瞼下垂應判斷是否為重癥肌無力、神經系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需先進行原發病的治療和藥物控制,無效時再考慮手術治療。
1、藥物治療
(1)新斯的明或吡啶斯的明:重癥肌無力引起的上瞼下垂,根據病情可合并口服新斯的明或吡啶斯的明。
(2)神經營養藥:神經麻痹所致的上瞼下垂可合并口服維生素;B1、肌苷;肌注維生素;B1、維生素;B12 等神經營養藥,亦可根據身體情況合并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2、手術治療
手術的目的是恢復外觀對稱,如果上瞼提肌肌力良好,術后各眼位保持外觀對稱的可能性較大,大多數情況下,保證雙眼水平位的對稱即可。如果下垂嚴重遮擋瞳孔可導致弱視,應早期手術。手術方式包括上瞼提肌縮短術、額肌懸吊術、Müller肌縮短術和上瞼提肌腱膜修補術。
(1)上瞼提肌縮短術:如果上瞼提肌功能尚未完全喪失,宜選擇上瞼提肌縮短術,手術的切口有皮膚和結膜切口兩種,近年來主張施行聯合手術切口進行上瞼提肌縮短矯正上瞼下垂。手術中將上瞼提肌與上下組織分離清楚后,松解上瞼提肌,然后按照眼瞼下垂量來標記出需要縮短的量,再將提上瞼肌固定于瞼板中上1/3交界處,減除需要縮短的部分。
(2)額肌懸吊術:包括間接懸吊術和直接懸吊術。額肌間接懸吊術主要是利用闊筋膜進行懸吊,適用于上瞼提肌肌力<4 mm的患者。在上瞼重瞼線的內中1/3交界處和外中1/3交界處標記2個短切口,在眉上緣內、中、外位置標記3個短切口。將角膜保護板插入上穹隆,將筋膜條的一端從上瞼內側切口穿入,然后從眉上中央切口穿出;再將筋膜條的另一端從上瞼內側切口穿入,從眉上內側切口引出,使筋膜條呈V形。用上述方法將另一條筋膜條固定在眉上中央 、外側切口及上瞼外側切口之間,也形成V形。此時兩條筋膜呈W形排列,W形下端的兩點分別用絲線或編織線縫合固定于瞼板上。額肌直接懸吊術代表術式為額肌瓣懸吊術,距瞼緣4~6 mm或在原有上瞼重瞼線上做切口設計,然后切開皮膚,在眼輪匝肌、額肌交織處作一橫行切口全層切開額肌,然后進行剝離,向下牽拉額肌檢查其彈性,將額肌整體作為一個肌瓣,將額肌瓣的內、中、外側分別與瞼板中上1/3處相應的內、中、外側暫時固定,調整上瞼位置后進行縫合固定。
(3)Müller肌縮短術:手術需要剪除部分瞼板、結膜及;Müller肌來達到提高上瞼的目的。
(4)上瞼提肌腱膜修補術:適用于外傷、老年性退變所致的獲得性腱膜性上瞼下垂,上瞼提肌肌力≥10 mm。手術在上瞼重瞼線處切開皮膚,分離皮膚與眼輪匝肌并剪除部分眼輪匝肌,向上牽引瞼板,用可吸收縫線將腱膜斷緣縫至瞼板上緣或瞼板表面上1/3處,調整眼瞼高度和形態,縫線打結固定。
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維生素;B1、肌苷、維生素;B12;
1、治愈性
經積極治療,預后一般良好。先天性上瞼下垂的手術治療成功率很高,確定風險因素并采取適當措施可能會導致更好的手術結果和更少的復發。
2、自愈性
先天性上瞼下垂沒有自行痊愈可能,多需手術矯正,部分外傷及神經源性者有自行恢復的可能。
3、危害性
眼瞼下垂如未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不僅影響視野及外形美觀,還會給患者造成壓力和心理問題。
1、心理護理
上瞼下垂患者由于容貌缺陷,易產生自卑感、孤獨感。家屬應與患者多交流、溝通,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積極面對,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眼部護理
注意眼部衛生,術后遵醫囑正確使用滴眼液,保持眼睛濕潤,但是使用前注意檢查藥品有效期和藥物性質。術后盡量減少頭部活動,保護術眼,不要碰撞和揉壓術眼,以免損傷角膜。
3、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防止過度疲勞。
(2)葷素搭配,保證營養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酒。進食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維生素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等。
(3)保持樂觀心態,心情愉悅。
(4)注意用眼衛生,尤其是長時間地看書看電腦,注意中間休息。
4、術后護理
術后遵醫囑酌情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遵醫囑冰敷。術后傷口恢復好,無活動性出血及感染表現或其他并發癥可出院。一般從入院到出院5~7天。遵醫囑術后3個月后定期復查,期間有任何不適,及時就醫。
先天性上瞼下垂很難預防。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及時治療可以導致上瞼下垂的原發病。
2、積極治療神經肌肉原發病。
3、日常注意眼睛安全防護、避免外傷。
4、注意用眼衛生、防止感染等,有助于降低后天上瞼下垂的發病風險。
5、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眼部手術和整形美容操作,可以降低眼瞼下垂的發生率。
流行病學
癥狀
原因
就醫
檢查
診斷
治療
預后
日常
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