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茱萸丸
《活幼口議》卷十七:大茱萸丸
蓬莪術1分(醋煮),京三棱1分(醋煮),干姜(炮)2分,青皮2分,陳皮(并去白)2分,木香2分,丁香2分,巴豆21粒(去殼心膜,出油),綠小細吳茱萸2錢。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麻子大。
大寬胸膈,平厚腸胃,正氣溫中,消疳磨積,止吐瀉,進美飲食。主小兒飲食過度,臌脹,胸膈上下氣不宣通,郁滯迷悶,情思少樂,大則作喘,強食不化,作渴煩躁,坐臥不任,肢體倦怠,腹脅疼痛。
每服7丸至10丸;大者加服;生姜、大棗湯送下。
《外臺》卷七引《范汪方》:大茱萸丸
吳茱萸半升,細辛半兩,芍藥半兩,柴胡半兩,旋覆花半兩,黃芩半兩,紫菀半兩,人參半兩,白術半兩,茯苓半兩,干姜半兩,桂心半兩,附子(炮)半兩,甘草(炙)半兩,半夏(洗)半兩,當歸半兩,(1方有前胡、干地黃、蜀椒,無柴胡、黃芩、桂心)。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心腹寒疝,胸中有逆氣,時上搶心痛,煩渴,不得臥,面目惡風,悸掉,惕惕時驚,不欲飲食而嘔,變發(fā)寒熱。
每次3丸,食前服,1日3次。不知稍加。
忌生蔥、羊肉、餳、酢物、桃、李、雀肉、豬肉、生菜、海藻、菘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