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靈丹
《御藥院方》卷六:草靈丹
生地黃1千克(細(xì)切,用酒5升夜浸晝曬,酒盡為度,焙干)鹿茸60克(酥炙黃,焙干,為末)肉蓯蓉60克(酒浸七日,研為泥,焙干)牛膝30克(酒浸七日,焙干)桂心30克 蛇床子30克 菟絲子30克(酒浸七日,研為末,焙干)遠(yuǎn)志30克(去心)大棗100枚(煮熟,去皮、核,焙干)
上藥研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補(bǔ)腎益精,滋養(yǎng)榮衛(wèi),聰耳明目,固齒黑發(fā),延年益壽。
每次30丸,空腹時(shí)用溫酒送下。
《赤水玄珠》卷四:草靈丹
五靈脂(姜汁煮透)甘草(燒酒煮透,焙干)
上為細(xì)末。
主膈氣、反胃、嘔吐,梅核氣及胃脘疼痛。
每服1.5克,置掌中,用舌舐下。
《集驗(yàn)良方》卷一:草靈丹
天然透邪丹
鵝兒不食草(一名地胡椒。采取陰干,曬燥,研末收貯)。
鼻淵,鼻紅,眼目生翳,頭風(fēng)疼痛,風(fēng)寒暑熱,頭痛脹悶,鼻竅不通,胸膈不舒。
天然透邪丹(《增廣大生要旨》)。
《便覽》卷三:草靈丹
茴香3兩,川椒(去目)4兩,甘草2兩,熟地2兩,山藥2兩,川烏1兩,枸杞子1兩半,蒼術(shù)1兩。
上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中年后陰痿,腰膝痿痹,不能運(yùn)用。
每服50丸,空心鹽湯送下,干物壓。
《普濟(jì)方》卷二一九引《德生堂方》:草靈丹
川烏1兩,甘草3兩,人參、白豆蔻1兩,蒼術(shù)2兩,白術(shù)1兩,破故紙1兩,茴香3兩(鹽炒),柏子仁1兩(另研),茯苓1兩,熟地黃1兩,沉香半兩,川椒4兩(凈),枸杞3兩。
上為細(xì)末,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壯元陽(yáng),補(bǔ)真氣,和胃,明眼目。主
每服5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醫(yī)方類(lèi)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魯般經(jīng)》:草靈丹
川椒4兩(凈,炒,去目),白茯苓(去皮)3兩,川烏(炮,去皮尖)1兩,蒼術(shù)2兩(酒浸作餅,焙干),粉草2兩(去皮,炙黃),北茴香2兩(鹽炒,去鹽)(一方加破故紙2兩,熟地黃2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滋補(bǔ)下元,頭白再黑。主
每服50丸,食前溫酒送下,鹽白湯亦可。
《醫(yī)統(tǒng)》卷八:草靈丹
紫背浮萍。
攤于竹篩內(nèi),下著水盆,曬干,羅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風(fēng)瘡及癮疹,痛風(fēng),風(fēng)痹,腳打撲,渾身麻痹。
每服1丸,黑豆煎酒送下。取汗。
《仙拈集》卷一:草靈丹
黃牛糞(男用雄,女用雌,4-5月取凈者,陰干,微火焙黃)。
上為末。
膨脹。
每服1兩,酒3碗,煎1碗,濾去糞滓,只飲酒。3服痊愈。
《痘疹仁端錄》卷八:草靈丹
絲瓜子1合,當(dāng)歸、生地、荊芥、木通、山甲、漏蘆、僵蠶、蟬退、紅花、燈心。
孕婦出痘,乳后出痘,兩乳紅硬腫痛。
方中除絲瓜子外,余藥用量原缺。
《遵生八箋》卷十七:草靈丹
真川椒4兩(去子,炒出汗),白茯苓1兩(去皮,炒),川烏1兩(去皮臍),茴香2兩(鹽炒),蒼術(shù)4兩(酒浸,焙干),甘草2兩(粉者,去皮,炙),熟地3兩(酒浸),山藥3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延年益壽,添精補(bǔ)髓,烏須發(fā),固齒牙,強(qiáng)筋骨,壯氣血,聰耳明目,返老還童。主老人陽(yáng)氣偏虛,便溺不禁,脾胃兩虧,內(nèi)挾寒濕。
每服30-50丸,空心溫酒送下,以干物壓之。服之1月,乃見(jiàn)其效。冬月服之,手足腮面如噀紅,行步輕飛,70老人,健若少年。老年人服之10日,便不夜起。
忌黑羊肉、鵓、鴿、桃李果子,恐減藥力;服藥者,不可賴(lài)此頻行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