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馬亮 鄭州市管城中醫院
筆者兩年多來采用針刺拔罐治療夏季使用空調導致的肩部疼痛20例,取得滿意效果。
20例均為門診病例,多為新發病,發病季節性強,多見于中青年,既往無類似癥狀及外傷,多有比較明顯的空調使用史,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20~45歲。主要表現為長時間使用空調導致一側或雙側肩部受涼,肩部周圍疼痛酸脹、有拘緊感,嚴重者不能上舉左右活動,夜間痛甚。
治法
太陰經證:以肩前中府穴區疼痛為主,后伸疼痛明顯。
取穴:大椎、肩髃、肩前、阿是穴。
陽明少陽經證:以肩外側肩髃肩髎穴處疼痛為主,三角肌處痛,外展疼痛明顯。
取穴:大椎、臂臑、肩髃、阿是穴。
太陽經證:以肩后側肩貞穴處疼痛為主,肩內收時疼痛明顯。
取穴:大椎、肩髃、肩井、肩貞、天宗、阿是穴。
操作方法
患者取側伏坐位,曲肘關節于桌上,充分暴露肩部疼痛部位,選用1.5寸毫針,施以提插捻轉瀉法。得氣后留針20~30分鐘。取針后用中號火罐在大椎、肩髃及循經取穴位處拔火罐,留罐10~20分鐘,一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體會
中醫認為,本病的病變部位在肩部的經脈和經筋。夏季有寒邪,易襲陽位,寒性收引,寒性凝滯,致經脈和經筋的氣血阻滯,故肩部有拘緊感,疼痛酸脹。督脈為陽脈之海,大椎歸于督脈,是督脈與諸陽經之會,能振奮一身之陽氣,鼓動調節全身之氣血,對機體有強壯補虛培元作用。陽明經多氣多血,《類經圖翼》指出肩髃為手太陽、陽明、陽蹺之會,《針灸甲乙經》指出肩髃主治肩中熱,指、臂痛。本病屬筋經病變,以臨近和局部穴位取穴,根據“穴位所在,主治所及。經脈所過,主治所及”,近取及循經取患部穴位。加強疏通局部經絡氣血,有較好的舒筋活血止疼之效。故針刺拔罐取大椎、肩髃及循經穴位,能疏通手三陽經之經氣,促進氣血的運行,疏散風寒于體表,緩解肩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