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亮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嘔吐者,常以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為病機,多因外邪犯胃而致。臨床上飲食積滯,胃中積熱,肝氣犯胃,痰濁內阻,脾胃不和等,均可致惡心嘔吐。
黃連、蘆根,用于胃熱嘔吐。蘆根以熱病傷津嘔吐多用;黃連以胃中濕熱或胃火亢盛所致嘔吐為宜。
生姜、干姜均用于胃寒嘔吐癥。生姜溫胃止吐遜于干姜,生姜以發散為主,故治外邪犯胃及胃中寒飲嘔吐為宜;干姜以溫胃為主,故治脾胃虛寒之嘔吐為佳。
半夏、陳皮,用于痰濕阻遏中焦,胃氣不降之嘔吐。然半夏燥濕消痰而降逆之嘔,其辛散力強;陳皮燥濕利氣機而降逆之嘔,健脾之力強。
吳茱萸、高良姜,用于胃寒嘔吐,使胃得陽而漸開。然吳茱萸以肝寒犯胃嘔吐多用,高良姜以胃中虛寒嘔吐重癥為宜。
藿香、紫蘇、白豆蔻,用于濕阻中焦、氣機不利嘔吐者,取化濁醒神之功。然藿香、紫蘇和中扶膈,可用于外感夾濕嘔吐;白豆蔻溫中化濕,止嘔勝于藿香;而藿香又優于紫蘇,但紫蘇能安胎,善治妊娠嘔吐。
枇杷葉、竹茹,均有良好的止嘔吐作用,其性寒,有和胃降逆之功,竹茹止嘔勝于枇杷葉,二藥以熱病后期,胃陰不足,胃失濡養之嘔吐為佳。
此外,黃連善治吐苦水,生姜則以治吐水為主,半夏治吐涎沫為主,吳茱萸治吐酸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