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利尿通淋,清心降火。
主治1、淋證:本品甘淡能滲濕,性寒能清熱。
2、心煩失眠、口舌生瘡:本品性寒,既能入心清心火,又可利尿泄熱以引導心火下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服,1-3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下焦虛寒、小便失禁者禁服。
化學成分燈心草含纖維、脂肪油、蛋白質(zhì)。此外,含有多聚糖。
藥理作用實驗證明,燈心草有抗腫瘤、利尿、止血作用。
相關(guān)論述1、《開寶本草》:“主五淋。”
2、《本草衍義補遺》:“治急喉痹,小兒夜啼。”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1、治小便不利,淋瀝澀痛之證。因其質(zhì)輕力薄,臨證多與木通、瞿麥、車前子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劑局方》)。
2、治心火擾神所致的心煩失眠,如《集驗方》單味煎服,也可與木通、竹葉、梔子等同用;治小兒心熱夜啼,可與淡竹葉配伍,開水泡服,也可配車前草,煎湯服;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將燈心炭研為末,涂抹患處或拈鹽吹喉。
相關(guān)配伍燈心草配車前子:車前子清熱滲濕,瀉火利尿,通淋止痛。燈心草入心經(jīng),清心火,泄小腸實熱,導熱下行。二藥配用,共奏清熱,利尿,通淋之功,適用于熱淋澀痛。
鑒別用藥1、“炭法”、“生用”、“朱燈心”:燈心草始載于《開寶本草》,煅及炒炭法是歷代炮制的主流,自古至今一直沿用。“炭法”、“生用”、“朱燈心”這三個品種目前在全國仍廣泛使用。前兩種收入《中國藥典》作為法定方法。鹽、地龍、燈心草合煅法是濟生堂藥店六代世家制法,意在增強清利濕熱,清心火,利尿的作用。燈心草生品善于利水通淋,多用于熱淋、黃疸、水腫等;朱砂拌燈心草則以降火安神作用為強,多用于心煩失眠,小兒夜啼等;青黛拌燈心草能清熱涼血,多用于尿血;燈心炭能清熱斂瘡,多作外用,治療咽痹、乳蛾、陰疳等。
2、燈心草與木通:兩者均能清泄心與小腸之火,利小便,故火盛之尿澀熱痛,均可應(yīng)用。但燈心草藥力單薄,入心主要用于小兒心熱煩躁啼鬧,且瀉肺熱而治咽痛喉痹;木通苦寒力猛,清心火主要用于口舌生瘡,且能通利氣血,又用于經(jīng)閉乳少及濕熱痹痛、血瘀經(jīng)閉等。
3、燈心草與梔子、竹葉:竹葉與梔子屬清熱瀉火藥,與燈心草都能清熱除煩。但梔子苦寒,歸心、肝、肺、胃、三焦經(jīng),清熱力強,能清瀉三焦火邪而清心除煩,又能清熱利濕退黃,涼血解毒。用治熱病煩悶,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熱毒瘡瘍等。竹葉甘辛淡性寒,歸心、胃、小腸經(jīng),善于清心除煩,生津止渴,以清心火為長,故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心煩尿赤,溫病熱入心包常用之。燈心草甘淡微寒,歸心、肺、小腸經(jīng),利水通淋為長,并能清心肺之熱,用治小便淋漓澀痛,心煩不眠,小兒驚癇夜啼,喉痹咽痛。
相關(guān)方劑立效散(《本草綱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末至秋季割取莖,取出莖髓,剪段,曬干,生用或制用。
炮制方法1、燈心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用手掰成小段;或扎成小把,剪成4-6cm段。
2、朱砂拌燈心:取凈燈心草段,噴淋少許清水,加入水飛朱砂,拌至燈心草表面粘勻朱砂為度。每燈心草10kg,用朱砂0.625kg。
3、青黛拌燈心:取燈心草段,噴淋少許清水,加入青黛粉,拌至燈心草表面粘勻青黛為度。每燈心草10kg,用青黛1.5kg。
4、燈心草炭:取凈燈心草,扎成小把,置煅鍋內(nèi),上扣一口徑較小的鍋,接合處用鹽泥封固,在蓋鍋上壓以重物,并貼一條白紙或放數(shù)粒大米,以武火加熱,煅至紙條或大米呈焦黃色時?;?,待鍋涼后取出。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nèi),密閉,置通風干燥處,燈心草炭散熱防止復燃。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粉末類白色。全部為星狀薄壁細胞,彼此以星芒相接,形成大的三角形或四邊形氣腔,星芒4-8,長5-51μm,寬5-12μm,壁稍厚,有的可見細小紋孔,星芒相接的壁菲薄,有的可見1-2個念珠狀增厚。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用乙醚2ml洗滌,棄去乙醚液,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燈心草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3-5μl、對照藥材溶液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10:7)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主斑點。
藥材性狀本品呈細圓柱形,長達90cm,直徑1-3mm,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置放大鏡下觀察,有隆起的細縱紋及海綿樣的細小孔隙;微有光澤。質(zhì)輕柔軟,有彈性,易拉斷,斷面不平坦,白色。氣味不顯著。以條長,粗壯,色白,有彈性者為好。
飲片性狀1、燈心草:呈細圓形條段,長30-50mm,表面白色或淡黃色,有細縱紋,體輕,質(zhì)軟,略有彈性,易拉斷,斷面淡白色,氣微味淡。
2、朱砂拌燈心草:形如燈心草,外表朱紅色。
3、青黛拌燈心草:形如燈心草,外表深藍色。
4、燈心草炭:表面炭黑色,質(zhì)輕松,易碎。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燈心草科燈心草屬植物燈心草。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莖橫走,密生須根。莖簇生,直立,細柱形,直徑1.5-4mm,內(nèi)充滿乳白色髓,占莖的大部分。葉鞘紅褐色或淡黃色,長者達15cm;葉片退化呈刺芒狀?;ㄐ蚣賯?cè)生,聚傘狀,多花,密集或疏散;與莖貫連的苞片長5-20cm;花淡綠色,具短柄,長2-2.5mm;花被片6,條狀披針形,排列為2輪,外輪稍長,邊緣膜質(zhì),背面被柔毛;雄蕊3或極少為6,長約為花被的2/3,花藥稍短于花絲;雌蕊1,子房上位,3室,花柱很短,柱頭3。蒴果長圓狀,先端鈍或微凹,長約與花被等長或稍長,內(nèi)有3個完整的隔膜。種子多數(shù),卵狀長圓形,褐色,長約0.4mm?;ㄆ?-7月,果期7-10月。
分布區(qū)域分布于長江下游及福建、四川、貴州、陜西等地。江蘇、蘇州地區(qū)及四川有栽培。
道地產(chǎn)區(qū)主產(chǎn)于江蘇、四川、云南、貴州等地。野生或栽培。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水旁、田邊等潮濕處。
生長見習喜濕潤環(huán)境,耐寒,忌干旱。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但宜選潮濕、肥沃疏松地栽培。
繁殖方式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shù)直播法:秋季,采收成熟種子,曬干貯藏待播。春季2-3月,在整好的栽培地上,按行距30cm開淺溝條播,上覆細土1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