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葉:收斂止血,解毒止痛。
花:理氣止痛,益腎固精。
種子:平肝,降血壓。
根:祛風活絡,補腎。
主治
葉:各種出血,胃炎,胃潰瘍,高血壓,神經痛,閉經,癌癥。
花:胃痛,遺精,白帶,痛經。
種子:高血壓。
根:肺結核咯血,腎虛牙痛,腰痛,白帶,風濕關節麻木疼痛,趺打損傷。
用法用量
葉、花:用量30-60g。
種子、根:用量9-15g。
注意事項
蘇鐵種子和莖頂部樹心有毒,用時宜慎。
化學成分
葉含雙黃酮化合物蘇鐵雙黃酮、氧化偶氮類甙蘇鐵甙、新蘇鐵甙、A,B和多量葉蠟,后者水解產生圓柏酸、檜酸及1,16-十六炭二醇,并有長鍵羥、醇等化合物。莖含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種子含蘇鐵甙,新蘇鐵甙A、B、C、D、E、F、G,昆布二糖,油脂(主要為硬脂酸、軟脂酸、亞油酸的酯),胡蘆巴堿,膽堿,蘋果酸,酒石酸及色素玉黍黃質等。
毒理作用
本品的有毒成分蘇鐵甙,口服致死原因為呼吸麻痹,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1.67mg/g,對豚鼠半數致死量為1g/kg。動物中毒死后,在顯微鏡下可見到肝臟呈脂肪性變,肺、脾、腎、副腎均呈退行性變化。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宮頸癌:蘇鐵葉120g,紅棗12枚,水煎服。癥狀好轉后,改服火炭母120g,茅莓60g,榔榆片30g,蛇床子12g,水煎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可采根和葉,夏季采花,秋冬采種子,曬干。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蘇鐵科蘇鐵屬植物蘇鐵。
形態特征
常綠樹,高1-4(-20)m,直立。干粗壯,圓柱形,不分枝,密被宿存的葉基和葉痕。葉叢生于莖頂,羽狀葉長0.5-2m,基部兩側有刺;羽片達100對以上,質堅硬,條形,長9-18cm,寬4-6mm,先端堅硬呈刺狀,邊緣背卷,深綠色,有光澤,背被疏毛。夏季開花,雌雄異株,雄球花圓柱形,長30-70cm,有短梗,小孢子葉長方狀楔形,有急尖頭,被黃褐色絨毛;大孢子葉扁平,長12-22cm,密被黃褐色長絨毛,上部頂片寬卵形,羽狀分裂,其下方兩側著生數枚近球形胚珠。種子卵圓形,微扁,頂凹,長2-4cm,熟時朱紅色。
分布區域
在福建、廣西、廣東、云南等省區和各地均有栽培。
生長環境
性喜溫暖,多栽培于庭園中。
生長見習
喜強光和溫暖干燥和通風良好環境,不耐寒。土壤以含多砂石的壤土為好。
繁殖方式
用種子、分蘗或切干繁殖。
栽培技術
播種繁殖,應在高溫向陽的地方播種,種子才能萌發。一般常用分蘗繁殖,從大樹上切取分蘗,種在含多量粗砂的腐植土中,放于半萌處,即可生長。也可將干部切成約3寸的片段,埋在砂質土壤中,使從干部的四周發生多數新芽,再行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