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解表,平喘,利水,止嘔。
主治感冒,咳喘,嘔吐,水腫,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注意事項尚不明確。
相關論述1、《中國藥用植物圖鑒》:“消水積病,止嘔吐。”
2、《四川常用中草藥》:“能解表,止嘔定喘。治感冒、咳喘、水積病及蛇咬傷等癥。”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感冒發燒,山麻黃10g,魚腥草10g,枇杷葉10g,一枝黃花10g,板藍根10g,桑白皮10g,茯苓15g,水煎服。(《中國壯藥學》)
2、治蟲咬傷,山麻黃適量,搗爛外敷傷口周圍。(《中國壯藥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4-6月采收,扎把曬干備用。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蕓香科裸蕓香屬植物山麻黃。
形態特征山麻黃,別名蛇皮草《植物分類學》,裸蕓香《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多年生宿根草本,高60-80cm。基部木化,自基部多分枝,直出,全株無毛,有腺點。三出復葉互生;總葉柄長達2cm;小葉無柄;小葉片卵形、倒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0.7-2.5cm,寬0.3-1cm,中間小葉較大,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略反卷,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有細小腺點甚多。花兩性,單生葉腋;花柄細長;萼片4-5裂,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約1mm;花瓣黃色,4-5,卵狀長圓形,長4-6mm;雄蕊8-10,花絲長短不一;子房上位,2室,花柱1,先端淺裂。蒴果腎形,2室,頂端2裂,每室有種子5-6顆,腎形,長約1mm,黑褐色,表面有乳頭狀凸體。春季開花結實。
分布區域分布于我國湖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道地產區我國湖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生長環境多生于沙礫灘地及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