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涼血解毒,祛風除濕。
主治感冒,肝炎,痢疾,風濕疼痛,腳氣腫,燒燙傷,疥癬禿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泡酒。外用:適量,燒炭研末調搽;或熬膏涂。
注意事項尚不明確。
相關論述《全國中草藥匯編》:“涼血解毒,祛風除濕。”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肝炎,痢疾,感冒:鮮鉆天楊樹皮60-12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風濕疼痛,腳氣腫:(鉆天楊)樹皮泡酒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高血壓:(鉆天楊)樹皮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4、治燒燙傷:(鉆天楊)枝適量。燒成灰,加冰片少量,用香油調勻,涂患處。(《全國中草藥匯編》)
5、治疥癬禿瘡(鉆天楊)樹皮燒炭,香油調搽,每日數次;或樹皮、花熬膏用。(《全國中草藥匯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收或結合栽培伐木采收,將剝取的樹皮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樹皮呈板片狀。外表面暗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溝槽,除去外皮后顯黃白色或棕黃色,纖維性;內表面較平坦,黃白色或黃棕色,質輕。折斷面成片狀,纖維性。氣微,味淡。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楊柳科植物鉆天楊。
形態特征鉆天楊,又名美國白楊、筆楊。喬木,高達30m。樹皮暗灰褐色,老時溝裂;樹冠圓柱形。芽長卵形,先端長漸尖,淡紅色,富粘質。長枝葉扁三角形,通常寬大于長,長約7.5cm,先端短漸尖,基部截形或闊楔形,邊緣具鈍圓鋸齒;短枝葉菱狀三角形或菱狀卵圓形,長5-10cm,寬4-9cm;葉柄上部微扁,長2-4.5cm,先端無腺點。雄花序長4-8cm,雄蕊15-30;雌花序長10-15cm。蒴果2瓣裂,先端尖,果柄細長。花期4月,果期5月。
分布區域我國長江及黃河流域各地廣為栽培。
道地產區我國長江及黃河流域各地。
生長環境喜光、抗寒、抗旱,稍耐鹽堿及水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