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楓子功效作用
功能
止痢。
主治
用于久痢。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4.5g。
注意事項
孕婦禁服。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
2、抗腫瘤作用;
3、其他作用:鎮(zhèn)痛、抗休克和鎮(zhèn)咳作用。
相關(guān)論述
1、《福建藥物志》:“治痢疾。”2、《南寧市藥物志》:“治慢性痢疾。”“孕婦忌服。”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
1、治慢性痢疾:牛耳楓子4g,水煎服。
2、治風濕骨痛、跌打后遺筋縮:牛耳楓根適量,煎水洗患處。
3、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脾臟腫大:牛耳楓根15g,水煎服。(1-3方出自《本草圖典》)
附注 牛耳楓根、牛耳楓葉亦有藥用。取干根9-15克水煎服,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脾臟腫大;取適量鮮葉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治毒蛇咬傷、骨折、跌打后遺筋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后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炮制方法
揀除雜質(zhì),整理潔凈。用時搗碎。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核果卵圓形或卵形,長7-10mm,直徑5-6mm。表面藍黑色,有時附有淺灰色粉末,具不規(guī)則皺紋或多數(shù)疣狀突起,先端有短小2歧的柱頭殘基,基部有圓點狀凹入的果柄痕,有時可見果柄和宿萼。果皮較薄而脆,易碎。種子1粒,棕色或棕黑色,不飽滿。氣微,味苦。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楓。
形態(tài)特征
牛耳楓又名老虎耳、南嶺虎皮楠、假楠木、牛耳鈴、豬頷木、嶺南虎皮楠。常綠灌木,高1-5m。單葉互生,葉柄長3-15cm;葉片寬橢圓形至倒卵形,長10-15cm,寬3.5-9cm,先端鈍或近圓形,有時急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邊緣背卷,上面綠色,背帶粉綠,有白色細小乳頭狀突起;側(cè)脈明顯。總狀花序腋生;單性,雌雄異株;花小,無花瓣,花被萼狀,宿存;雄花花梗長1.2cm,花被片3-4,雄蕊9-10,長約4mm,花絲極短,藥隔發(fā)達,大于花藥;雌花花梗長約5-6mm,花被片同雄花;子房為不完全的2室,花柱短,柱頭2分枝。核果卵圓形,長約1cm,被白粉,有種子1顆。花期4-6月,果期6-10月。
分布區(qū)域
分布于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地。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灌叢中或小溪兩岸的疏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