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款花湯”。處方:款花1兩5錢(去梗),甘草1兩(炙),桔梗2兩,薏苡仁1兩。功能主治:肺癰。嗽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干,大渴,時出濁唾腥臭,日久吐膿如粳米粥狀者。用法用量:上作10劑。水煎服。處方:款…
中藥方劑“清瘟敗毒飲”。處方:生石膏(大劑)180~240克(中劑)60~120克(小劑)24~36克 小生地(大劑)18~30克(中劑)9~15克(小劑)6~13.5克 烏犀角(大劑)18~24克(中劑)9~12克(小劑)6~12克 真…
中藥方劑“培土飲”。處方:人參9克 白術30克 茯苓15克 半夏9克 附子1克 玄參30克。功能主治:治中邪,狂呼大叫,見人大罵,大渴索飲,身體出汗,有似亡陽。用法用量:水煎服。
中藥方劑“清熱甘露飲”。處方:生地黃 麥冬(去心)石斛 知母(生)枇杷葉(蜜炙)石膏(煅)甘草(生)茵陳蒿 黃芩。功能主治:清熱生津。治小兒疳渴。形體干瘦,面黃發枯,不時大渴引飲,心神煩熱。用法用量:燈…
中藥方劑“止消湯”。處方:石膏 人參 茯神各15克 玄參30克 生地黃60克 知母 麥芽 谷芽 神曲各9克。功能主治:治消渴。大渴欲飲,一飲數十碗,始覺胃中少快,否則胸中嘈雜,如蟲上鉆,易于饑餓,得食渴減,不食渴尤…
中藥方劑“竹葉石膏湯”。處方:石膏(半兩) 麥門冬(去心.二錢) 人參(去蘆.二錢) 炙甘草(半錢) 半夏(湯洗七次.一錢半)。功能主治:治伏暑,內外熱熾,煩躁大渴。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青…
中藥方劑“竹葉黃耆湯”。處方:淡竹葉6克 黃耆 生地黃 麥門冬 當歸 川芎 甘草 黃芩 石膏(煨)芍藥 人參各3克。功能主治:治氣血兩虛,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癰疽、發背、諸瘡之大渴。用法用量:水煎服。處方:人參2.4…
中藥方劑“粱米飲”。處方:黃粱米(淘)5升。功能主治:霍亂吐下,大渴多飲。用法用量:上以水1斗,煮取5升,澄清,稍溫飲之;糯米飲亦得。處方:粱米粉5合。功能主治:霍亂吐利,心煩不止。用法用量:以水1升半和之如…
中藥方劑“門冬飲”。處方:麥門冬 知母 五味子 生地黃 茯神各2.4克 人參 天花粉 葛根各3克 甘草(炙)1.5克。制法:上藥唆咀。功能主治:治老弱之人大渴。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空腹時溫服。
中藥方劑“劉寄奴飲”。處方:劉寄奴2兩(擇去梗草),當歸1兩(去蘆頭,切,焙),甘草2錢(炙,銼)。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產后惡露不快,敗血上攻,心胸煩躁,大渴悶亂,眼黑旋運,或見鬼神,臍腹疼痛,嘔…
中藥方劑“靈霜丸”。處方:砒霜半兩,綠豆半兩,川大黃1兩,麝香1分。制法:上為細末,入研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癉瘧時發,大渴,寒熱不定。用法用量:夜露1宿。發日平旦以冷水送下1丸,臨發前…
中藥方劑“兼攻湯”。處方:石膏5錢,人參3錢,白術1兩,厚樸2錢,天南星3錢,半夏3錢,陳皮1錢,麥冬1兩。功能主治:瀉火平胃,祛痰養脾。主感邪氣于一時,即狂呼大叫,見人大罵,大渴索飲,身出大汗,有似亡陽。…
中藥方劑“加減地黃丸”。處方:熟地 山藥 山萸肉 丹皮 五味子 百藥煎。功能主治:養陰生津。治上消,陰虧津傷,舌赤裂,咽如燒,大渴引飲,夜間更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處方:熟地180克,山萸肉120克,山藥120克…
中藥方劑“歸葛飲”。別名:歸葛煎。處方:當歸35錢,干葛23錢。功能主治:陽明溫暑時證,大熱大渴,津液枯涸,陰虛不能作汗。用法用量:歸葛煎(《醫級》卷七)。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