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白馬飲”。處方:白馬糞(入微水,絞汁)半碗。功能主治:吐利腹痛,絞腸痧,一切難辨之癥。用法用量:灌之。處方:白馬尿(銅器中承取)。功能主治:伏梁氣,酒鱉攻心者。用法用量:《本草綱目》:馬尿治癥瘕…
中藥方劑“白鮮皮丸”。處方:白鮮皮半兩,苦楝根半兩,鶴虱(炒)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定粉1分,石灰1分。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功能主治:小兒諸蟲大啼,時作心腹痛。用法用量:每…
中藥方劑“百草霜丸”。別名:針頭丸。處方:百草霜半兩,巴豆1分,杏仁1分。制法:上用巴豆、杏仁2味,各于麻油燈焰上燒灰存性,同3味和勻,用蠟2錢熔開,和劑為丸,為芥子大。功能主治:心腹痛及白痢。用法用量:針…
中藥方劑“蓽澄茄湯”。處方:蓽澄茄1兩,石斛(去根)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桂(去粗皮)1兩,巴戟天(去心)1兩,白術(銼,炒)3錢,五味子3錢,芎藭3錢(分),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木香…
中藥方劑“萆薢勝金丸”。處方:萆薢1兩,訶子1兩,石斛半兩,續斷半兩,芎半兩,附子半兩,巴戟半兩(去心),官桂半兩,藁本半兩,蓬莪術1分,山茱萸1分,細辛1分,當歸1分,獨活1分。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
中藥方劑“補中芎藭湯”。處方:當歸(洗,焙)干姜(炮洗七次)川芎 黃耆(蜜炙)吳茱萸(湯洗七次)白芍藥 甘草 熟干地黃(洗,焙)杜仲(炒令絲斷)人參(去蘆頭)各30克。制法:上藥哎咀。功能主治:主婦人勞損…
中藥方劑“補宮丸”。處方:鹿角霜 白術 白茯苓(去皮)香白芷 白薇 山藥 白芍藥 牡蠣(煅)烏賊魚骨各等分。制法:上藥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婦人諸虛不足,久不妊娠,骨熱形羸,腹痛下利,崩…
中藥方劑“補肝散”。處方:山茱萸肉 當歸 五味子(炒,杵)山藥 黃耆(炒)川芎 木瓜各15克 熟地黃 白術(炒)各3克 獨活 酸棗仁(炒)各12克。制法:上藥為末。功能主治:補肝腎,益氣血。主肝腎氣血虧損,脅脹作…
中藥方劑“補肝柏子仁散”。別名:桂苓湯。處方:柏子仁3分,細辛3分,防風3分(去蘆頭),茯神3分,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擱),犀角屑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桔梗半兩(去蘆頭),獨活半兩,桂心半兩,…
中藥方劑“補肝湯”。處方:山茱萸 甘草(炙)桂心各30克 細辛(去苗)茯苓 桃仁(麩炒,去皮、尖)柏子仁 防風各60克 川烏頭(炮,去皮、臍)15克。制法:上藥銼散。功能主治:暖肝補虛。主肝經虛寒,脅滿筋急,不…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際以上部位發生疼痛為主癥的病證。腸癰痛,身皮甲錯,小便如淋,腹皮急,按之濡(右左,)足屈者(大小,)腸癰。(牡丹皮飲、十味排膿散。)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際以上部位發生疼痛為主癥的病證。痰痛,或眩暈,或吐冷涎,或下白積,或小便不利,或得辛辣熱湯則暫止,脈必滑,輕者二陳湯加枳殼、姜汁,重者用礞石滾痰丸。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際以上部位發生疼痛為主癥的病證。腹痛是指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部位發生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脾胃腸病證。多種原因導致臟腑氣機不利,經脈氣血阻滯,臟腑經絡失養,皆可引起腹痛。文…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際以上部位發生疼痛為主癥的病證。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疼痛范圍可以較廣,也可局限在大腹、脅腹、少腹,或小腹。疼痛性質可表現為隱痛、脹痛、冷痛、灼痛、絞痛、刺痛等…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際以上部位發生疼痛為主癥的病證。胃痛胃處腹中,與腸相連,腹痛與胃痛從大范圍看均為腹部的疼痛,腹痛常伴胃痛的癥狀,胃痛亦時伴腹痛的表現,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二者需要鑒別。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際以上部位發生疼痛為主癥的病證。辨寒熱虛實腹痛拘急冷痛,疼痛暴作,痛無間斷,腹部脹滿,腸鳴切痛,遇冷痛劇,得熱則痛減者,為寒痛;腹痛灼熱,時輕時重,腹脹便秘,得涼痛減者,為…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際以上部位發生疼痛為主癥的病證。腹痛的轉歸及預后決定于其所屬疾病的性質和患者的體質。一般來說體質好,病程短,正氣尚足者預后良好;體質較差,病程較長,正氣不足者預后較差。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際以上部位發生疼痛為主癥的病證。腹痛拒按,脹滿不舒,大便秘結或黏滯不爽,煩渴引飲,自汗,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